情感风险决策包括

泰牌阿君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和应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经济学者RichardThaler提出了这一名词,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获得与损失的衡量过程。

情感风险决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包括很多重大决策,会发现人们会做出很多不符合定量化经济原理的行为。

例如辛苦兼职得到的1000元舍不得使用,而长辈赠送的1000元却能不心痛地添置物品。通过心理账户这一概念,很多看似不合理的现象都能得以解释。

个体在做消费决策时,心理账户的存在通常会受沉没成本的影响。个体自发地会将金钱等具有价值的事物在心中分为多个不同账户,每个账户的具体结构与管理方式并不单单由绝对数值决定,而是有一套复杂的心理运作方式。

现实生活中,个体做出的决策总是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的统一。同样,在诸多的决策中人们也常常表现出不符合期望的行为。

情感风险决策

一般而言风险对人们意味着不确定性,在生活中,任何决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决策的代价可以承受,但有些重大决策的代价对绝大多数个体而言是不可承受和不可估量的。

因此,十分有必要加深我们对风险决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不断地细化和丰富风险决策领域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减少行为决策过程中的不理性行为,降低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手段日新月异,让人防不胜防,抵制受骗最根本的就是自身保持相对理性的风险评估,很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失去理智和理性的判断,从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探究人们在何时易于做出高风险决策的倾向是控制此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情感风险决策

同样,以往研究更多的是从认知的角度关注心理账户对经济决策的行为,或者单纯探究其他事件诱发的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金钱本身的情绪特征对决策加工的影响。

因而,研究将在考虑认知标签的前提下,纳入情绪标签,试图厘清心理账户对风险决策的具体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我们对于“选择”的理解,心理账户自从概念提出后一直以来都是决策研究领域的热点。

已有的大多关于心理账户的研究多聚焦于消费决策领域,更多的研究者仅在认知层面来探究心理账户的影响因素,通常忽视了情绪情感对心理账户中的重要影响。

情感风险决策

前人研究表明,情绪在消费决策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的视角下研究个体风险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

研究一结果发现,意外之财情境下风险决策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收入情境下的风险决策得分,而性别、家庭地等不同标签并不影响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该结果也重复了以往心理账户对风险决策加工影响的研究。

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情绪标签,考察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二者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结果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还发现了,认知标签为意外之财时,如果情绪标签为积极情绪,人们更倾向选择较高的风险倾向。

如果情绪标签为消极情绪,人们则更倾向选择较低风险;而当认知标签为常规收入时,积极情绪对风险决策类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情感风险决策

由于研究二采用了问卷调查,因此研究三通过严谨的实验室研究通过爱荷华赌博任务范式探究心理账户的情绪标签和认知标签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研究二结果。当个体获得意外之财时,对享乐的倾向会促使个体选择风险倾向,因此会更多的选择冒险性决策存在一定的冲动性行为倾向于风险寻求。

当认知标签为常规收入下时,由于个体处于消极情绪,因此更愿意做出风险倾向决策以获得享乐,稳定情绪状态,这也就是“悲伤但不吝啬”效应。

以往大量研究探究了意外之财、常规收入认知标签和决策行为的关系,相较于常规收入,意外之财的标签更容易让个体想到消费和投资,也更倾向于将意外之财用于风险决策。

情感风险决策

为什么个体容易将意外之财倾向于风险寻求行为而将常规收入倾向于风险规避行为呢?研究发现,人们会根据自己收入来源途径的难易程度支配这笔收入。在个体将收入定位为意外之财时,由于其获得途径较为容易,且更接近于“不劳而获”。

因此,对这笔收入的支配也更加随意。而当收入定位为常规收入时,一般需要个体经过一定的努力程度才会获得,即常规收入通常来之不易,因此在支配这笔收入时态度也会更为谨慎。

我们的结果发现,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的相互作用影响了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

具体而言,当认知标签是常规收入时,则消极情绪会产生风险寻求;认知标签是意外之财时,风险决策会受到情绪标签的影响。

情感风险决策

在常规收入下,一般来说,个体对于“常规收入——实用消费”认知匹配是比较稳定的。通常会认为通过努力获得的收入不应该用于风险行为。

但是,由于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为了调节不良情绪就会出现“悲伤但不吝啬”效应,在合理化自己的享乐理由后,会倾向于消费换取自己积极的心态。

此外,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年轻人的消费观和金钱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即使是常规收入,只要能让自己身心快乐和愉悦就值得去消费。这也促使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倾向于风险寻求。

但研究二和研究三在认知标签是意外之财时,结果不尽相同。研究二风险倾向决策问卷结果显示,但认知标签结果为意外之财时积极的情绪会促使个体倾向于风险寻求。

而在研究三中认知标签时意外之财,个体在消极情绪下更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在积极情绪在出现了风险规避行为。

情感风险决策

以往研究发现,在消极情绪下的个体会更加倾向于将金钱暂时储存而不是用来投资。而这一结果似乎也证实了当个体处于轻微积极情绪下时,仍然会做出更多的冒险性决策。

此外,由于在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被试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猜测我们研究的意图,因此最终在意外之财的认知标签下风险决策倾向得分中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的风险决策倾向得分较低,个体会表现出风险寻求的倾向。

而在研究三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我们设置了具体的投资点数,且和被试的最终收益相关,因此被试在实验过程中面对风险决策也会更加谨慎。因而在意外之财认知标签下表现出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

同样,消极情绪标签也作用于认知标签之上,促使人们趋向于无意识的享乐消费行为,进一步使得人们进行风险投资,最终达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感风险决策

综合三个研究我们发现,当个体心理账户认知标签是意外之财时,个体会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对于常规收入而言,风险倾向在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中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情境中的风险行为消极情绪高于积极情绪。

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具体情景中人们会更容易做出更具风险的决策行为来缓冲消极情绪,情绪对行为占据了更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研究全面验证了个体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会和情绪标签产生相互作用,最终影响风险决策行为。

尽管研究对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做了调查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未来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首先,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爱荷华赌博任务范式等行为研究方法探究心理账户和风险决策的加工,仍不足以说明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二者交互对风险决策影响的内在加工机制。

情感风险决策

因此,未来研究可借助更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手段进一步收集相关的研究证据,为心理账户对风险决策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以便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作用机制。

其次,本研究尽管引入了情绪标签变量,但仅用问卷形式来确定这种模糊的情绪效价,缺乏具体情绪特征对风险决策加工研究的证据。

因此,未来研究也可引入具体的情绪如快乐、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类型进一步探究情绪和认知标签交互对风险决策加工的影响。

最后,研究被试主要是大学生被试,样本群体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结果的推广也仅限于大学生群体。未来研究可根据条件适时适量的扩大样本群体,深入探究不同群体对风险决策加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