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香公约 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

平一讲汽车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文明上香公约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文明上香公约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雍和宫如何上香

上香许愿一般说:

1、阿弥陀佛,祝福所有亲人朋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2、我在这里,我为我的家人祈福,祈求他们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3、阿弥陀佛,我会多行善事,好人大镇胡有好报!

4、我的心愿是:愿每天有个好心情,万事顺利,千事顺心。

5、佛用佛心爱世人,我用我意敬天地,祝家人梦想成真,幸福快乐旅谈每一天。

6、一年一年开心过,开开心心,生命快愉悦乐,一世平平安安,一家和和睦睦。

7、长路漫漫,青春常在。真心祈祷,健康陪伴,真心祝愿。

8、祝我的亲朋好友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愉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9、知我者懂我之人,爱我者伴我之侣,护我者观音之手。多结善缘,天天共享安康!

10、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愿功德回向给我的家人,愿他们生活笑开颜,祝你工作步向前。

文明上香公约

拜佛许愿时的注意事项

一、进门时尽量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了。

二、寺庙里面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男性跪拜用左边的,女性跪拜用右边的。

三、进庙门的时候,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踩了就是滚拦不敬。

四、许愿上香时,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一般上三支香为宜。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五、如果是在家里供养菩萨,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供养,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

开业上香什么讲究

上香时说的话:有很多种,可以念佛,可以发愿,可以忏悔,可以祈求等等,根据个人需要而定。按照传统的烧香习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是很好的烧香时间,而每月这两天百无禁忌,都可以烧香。
所以我们看到每当初一十五就会有判桐广大群众到寺院烧香礼拜。由于每月的这两天是固定的烧香时间,所以,在这两天去寺院祈福求安,会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而在家有供佛的,就要注意了,一早一晚烧巧洞香为最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所以每天早晨也是比较好的烧孝冲枯香时间。大家起床洗漱完毕后,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都能敬上一柱香。既能够保出入平安又能够显示你佛的恭敬。而晚上烧香也是少不了的,晚上敬上一炷香,并能默念一会佛经。相当于积功德。而一般来说。家中供佛的都会一早一晚烧香。

开业上香时要念那些词

穿着整齐,干净,不得穿拖鞋,浓妆艳抹,在寺院不得大声喧哗,保持一个清净心,诚信心敬佛,这些是基本的。将就一点的就是:一、着装  寺院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迟核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自然我们的服装也会对这种环境起着一种衬托作用。 去寺院参访与礼佛时,我们最好穿着朴素大方,应避免穿颜色鲜艳及过于另类的服装。尤其女士进入寺院尽量不要穿得过于暴露与数则鲜艳。因为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穿著要求。 无论男女入寺参访应着宽松之衣,以便于礼拜,否则衣裤过紧,礼佛跪拜会很不方便。 服装的搭配通用原则是,莫过于得体大方,这样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会适用的。  二、见僧人礼仪 在寺院当中,必然会遇到出家师父。出家人舍弃世间的五欲六尘,每日在那种清净的院落里修行梵行,他们代佛说法,开导群生,无论是他们的德行还是行持,都是值得我们去礼敬的。 通常来讲,在寺中行走时遇见出家人应恭敬合掌,同时口中可以说:「阿弥陀佛」或「师父您好」,以示恭敬。 在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在厕所中不得礼拜问讯; 2、手中捧经典佛像时不得礼拜问讯; 3、手捧其它杂物时不得问讯。 其总的原则无非就是处处体现着恭敬即可。 至于如何称呼,我们可称僧人为法师或师父,若知道师父的法号则可以加上师父的法号称某某法师或某某师父。 三、进入殿堂  一个大的寺院会有很多的殿,例如: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那么我们进入殿堂需要注意些甚么呢?在进门的时候,要靠门的一侧进入,在哪一侧进入则先迈哪只脚,例如:在右侧进入,那么我们则先让右脚进去,反之亦然。不得从中间进入,因为那样会长养我慢心及不恭敬。 有些殿堂会有供果,常见有的居士会随意拿取,这都是不如法的,因为佛前的供品都是十方三宝物,我们若随意拿取,罪过是非常严重的,还有的殿中会有法器我们不可以随意击打,因为有的法器是召集僧众用的,若任意击打会影响大众的修学,罪过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佛殿当中我们可以绕佛,据经典记载是有很多功德的,但我们要注意旋转的方向薯旦棚,应该是右绕佛,即顺时针,不得逆旋,因正旋表示恭敬之意,这也是源于印度人的礼仪与习惯。 在殿堂中不得大声嘻笑及大声说话,不要乱扔杂物及吐痰,这些都是没有素养的表现,况且佛殿是供养佛菩萨的庄严圣地,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 印光大师说,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所以我们处处要体现着恭敬之心,自然在心中就会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同时也可以收摄我们身心。 四、参加法会  在家学佛居士与寺院及出家僧众的学修之一,便是参加寺院兴办的各种大大小小法会。 通常会每逢佛菩萨圣诞日举办法会,内容多为集众诵经、礼忏、念佛、听开示等。参加法会期间一些大的寺院会人数众多,那么自然需要一种良好的秩序,所以一定要服从寺院常住的安排,主要包括上殿和过堂的时间、课诵内容等。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关于参加法会时上殿诵经的注意事项: 上殿应着海青及居士服。海青是具有汉传佛教特色及中 国古殿服装风格的服饰,为汉代人所穿着的服装,一直延用至今。出家众多着黄颜色及黑色海青,在家居士不可着黄色的海青,而一般穿着黑色及咖啡色海青。穿着 海青时最好搭配布鞋、长裤,若穿皮鞋及短裤会显得不伦不类,有失庄严,另外海青的袖子很大,里面不宜放置杂物和经书等,这样走起路来会显得很不雅观。 在大众集体诵经的时候,个人的声音不宜过大,以自己能听清为宜,因为梵呗念诵以清净庄严韵律和谐为主。在于摄心以至安静调服诸根。还有就是,人多的时候因为地方的差异所致,可能会存在不同方言及唱诵旋律的不同,如果一味大声唱诵,必然会听起来非常凌乱。 在大殿排班的次序依次是,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在家女众,所以在家居士都是站在后面的,而且是穿着海青的站在在家众的前面,未穿着的站在最后面。 居士上香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诸佛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三、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 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 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 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