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周易(伤寒论原文及翻译)

晓惊娱

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5步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那么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怎么样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一下相关信息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伤寒论周易

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

自学中医,最开始是一定要读《周易》的,一定要通读,一时不理解可以先背下,可能你要问了医学院的中医学生为什么不要学《周易》,因为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中医不是传统中医,是中西结合的中医。医易不分家不是说着好笑的。

然后《医学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读书应有重点。抓住重点,反复诵读乃至背诵,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

学习中医不仅要读书,还要背书,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背诵下这些经典,是作为一个中医学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是为中医学知识打下必备的基础。

经典,即源头。中医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问,学中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有沉下心来坚持不懈,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

自搏厅含学伏纤中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长期钻研理论,没有实践,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小,难免半途而废。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升华成理论,又可以用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离开了实践的源与检,理论必然会成为干空润的理论;离开理论指导的实践,也必然成为盲目的实践。

想自学中医,就必须先了解中医,想了解中医,就必须先看四小经典。精通四小经典,也就算学到了皮毛。先就呀看医学三字经。看不懂古文可以看白话文。

对于基笑初学学者来说,理论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理论的学习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才能真正掌握防病治病的方法。

伤寒论的六经来自

《伤寒论》六经是阐述外感热病规律的理论框架,明确六经涵义是把握《伤寒论》的关键所在。各家对此争论已久,莫衷一是。

欲明六经,得从张仲景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入手,但更深层次的开掘,还得从《周易》之理分析,才能解说得透达。因为,连《黄帝内经》也是以《周易》为框架建立起的理论规范,张仲景的时代正是易学大兴,数学、天文、地学、化学、文学等都援用易理来建构本学科理论的时代。

《伤寒论》之六经所表述的是六种“象”,而病象的演进乃是对“六爻之动”的模拟,具体来说,是对乾卦初九到上九的模拟。病的表现也是“象”,为了使“立意尽象”能“象其物宜”,《伤寒论》没有选择八卦模式而选择了六爻。因为,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变化的特征最为明显。发病时为太阳病,向阳明、少阳、太阴、少阴乃至厥阴病演化。与《易传·系辞》“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相似,而六爻,可表示天地阴阳之多少,也能表示人在疾病过程中阴阳之多少,即《易传·说卦》所谓:“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伤寒论》贯穿了人与天地节气相合的思想,开宗明义地道出六爻和一年季节的关系:“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伤寒论》之六经,其六种病象,正合三阴三阳,与《易传·文言》及《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一年六节一致:阳气外盛为太阳,故高热在体表,是为太阳;阳气内外俱亢,体内外高热,则为阳明病;而少阳时节阳气初生,时冷时热,故当有往来寒热之特征为少阳病。六经之太阴,象于长夏,长夏多雨湿,故以水泻为主之病象为太阴病;少阴象初夏,初夏火热益升,故少阴病象常伴烦热失眠。厥阴象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时节,故厥阴病以寒热错杂为特征。明代医家张介侍戚宾在论医易的关系时,就指出《伤寒论》六经对《周易》六爻模拟的特征,他以此说:“故以爻象言之,则天地之道,以六为节。”(《类经图翼·医易义》)
以病象模拟六爻,还能在时间顺序上合六节,即《黄帝内经》所谓的“和于术数”。《周易》的“数”,表示一定的规律。《历高伤寒论》主要引用了“天以六六为节”和“七日来复”的《易》数。六经的病象从发生到结束的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如以一日分六节言,中午为太阳本气之旺时,故“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9~15时)阳明之气旺于下午,故“阳明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21时)少阳之当令时间是上午,故“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3~9时)而晚上是太阴之旺时,故“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1~3时);子夜是少阴经之当令之时,故“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5时)厥阴旺于黎明,故“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7时)。《伤寒论》吸收了《周易》的时象观念,而推导出六经时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疾病的病情变化趋势。
《伤寒论》在客观记述病象的传经特征的同时,还以“七日来复”为据,判断六经病的转归。复卦、震卦、蛊卦、巽卦、既济卦的卦辞、爻辞中记述了阴阳变化有一个“七日来复”的小周期,《彖传》称此为“天行也”。在人体上,妇女行经期为七目,急性炎症经变质、渗出、增生到愈合也七目,这是由“近取诸身”而认识到的“易数”。《伤寒论》以“七日来复”为据,据少老烂陵阳、老阴之数推论病愈的时间,在《伤寒例》中说:“病发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虽是一种“和于术数”的推理,但可以说明《伤寒论》六经和《易》数的关系。反映《伤寒论》在六经辨证时具有“象以定数”“数以征象”的特征。